5月10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《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。相关人士指出,中国央行强调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,提出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、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、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等一系列措施,将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。已发放优惠贷款超6600亿元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,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信贷支持政策。
其中,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成为重要发力点。《报告》介绍,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先后安排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、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、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共计1.8万亿元。第一批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进入收官阶段。截至5月5日,9家全国性银行和10省市地方法人银行向7037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693亿元,平均每户企业获得优惠贷款不超过4000万元。
第二批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发放进度近80%。截至5月5日,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(含贴现)3996亿元、支持企业(含农户)52.4万户。其中涉农贷款726亿元,加权平均利率4.38%;普惠小微贷款2583亿元、加权平均利率4.43%,利率均不高于贷款发放时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加50个基点的要求。第三批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经落地。
《报告》指出,人民银行分支行有序开展发放工作,与前两批次政策有序衔接。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预计将支持超过200万家经济主体,引导中小银行以5.5%左右的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,总体平均融资成本在5.5%以内。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来看,政策实施已见成效。
三批次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资金支持覆盖面逐步扩大、普惠性逐步增强,资金利率保持优惠,投向管理要求精准。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之外,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今年以来央行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1.75万亿元长期资金。
从效果来看,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更为通畅。《报告》显示,一季度人民银行通过降准、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,新增人民币贷款7.1万亿元,每1元的流动性投放可支持3.5元的贷款增长,是1∶3.5的倍数放大效应。从降低贷款利率看,3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4.82%,较2019年底下降0.3个百分点,较2018年高点下降0.78个百分点,降幅明显超过同期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(MLF)利率和LPR的降幅。数据显示,美联储一季度投放了约1.6万亿美元流动性,贷款增长约5000亿美元,1美元的流动性投放对应0.3美元的贷款增长。
欧央行一季度投放了近5400亿欧元流动性,贷款增长约2300亿欧元,1欧元的流动性投放支持0.4欧元的贷款增长,是2.5∶1的缩减效应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本报记者分析,今年以来,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。相较欧美,我国流动性投放带来更多实体经济融资支持。
同时,贷款利率显著下降,信贷结构持续优化,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、小微企业得到更大力度的信贷支持,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,国内经济面临挑战增多,中国货币政策该朝什么方向发力?《报告》强调,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,强化逆周期调节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。
具体来看,包括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;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;更加重视经济增长、就业等目标,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;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。中小微企业成为重要关注点。《报告》指出,建立健全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;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、民营企业等领域;发展供应链金融,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;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,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。
赵锡军认为,下一阶段,要特别注意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,把握好政策力度、重点和节奏。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未变,要保持定力、不跟风,维护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正常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,保持货币政策与经济运行相匹配。同时要注重精细化安排,加大对就业、中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支持力度,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,促进社会融资成本下行;注意与财政政策等协同发力,在先进制造、新兴产业、民生建设、短板领域等方面加大支持。
此外,要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,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(记者邱海峰)。
本文来源:澳门新莆京游戏app大厅-www.chengli.cc